Where is the future of Chinese music. (Answer 1: Du Yun)中国音乐的未来在哪里?

by 橄榄古典音乐
October 13, 2019
Read Full Article

文末有 送票福利 哦!

最著名也最常上演的 中国音乐作品

无非是两部协奏曲

黄河”和“梁祝

了解当代音乐的朋友们

最熟悉也是最著名最活跃的 音乐家

也莫过于大家耳熟能详的

中央音乐学院传奇的1982班

01

陈其钢

Qigang Chen(1951-)

主要作品

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

管弦乐组曲《五行》

双乐队协奏曲《蝶恋花》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

02

陈怡

Chen Yi(1953-)

主要作品

钢琴独奏《多耶》

管弦乐曲《奥林匹克之火》

大提琴协奏曲《叙事曲,舞曲和幻想曲》

03

周龙

Zhou Long(1953-)

主要作品

弦乐四重奏与乐队《唐诗四首》

打击乐和管弦乐《大曲》

歌剧《白蛇传》(获普利策奖)

04

叶小纲

Ye Xiaogang(1955-)

主要作品

交响曲《地平线》

管弦乐《马九匹》

小提琴协奏曲《最后的乐园》

05

郭文景

Guo Wenjing(1956-)

主要作品

交响曲《蜀道难》

歌剧《狂人日记》

歌剧《夜宴》

06

谭盾

Tan Dun(1957-)

主要作品

原创电影音乐《卧虎藏龙》

歌剧《马可波罗》

交响曲《天·地·人》

20世纪中期 的音乐和作曲家

都还活跃在世界乐坛

但是

谁来给他们接班?

01

/

不敢当表演艺术家的/策展人/不是好作曲家

身 / 份

作曲家/表演艺术家/策展人

杜韵其人与她的音乐艺术一样,多面而复杂、立体而深刻:她具有多重身份是,一位活跃于世界各地的作曲家表演艺术家跨界艺术家及策展人

作曲家

出生于上海,现常驻纽约,杜韵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及大学, 并获得美国奥伯林音乐学院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她的音乐形态丰富多样,并擅长将多个艺术领域融合为一体,包括歌剧、交响乐、音乐剧、戏剧、室内乐、艺术展览、现代舞蹈、口述文化、公共装置、即兴表演、声音艺术及电音;其音乐语言兼收并蓄,从古典到流行,将文艺复兴风格的复调音乐、卡巴莱歌舞、现代主义,电子、后朋克等风格融会贯通。音乐厅作品主要委约团体包括洛杉矶爱乐、纽约爱乐、卡内基音乐厅、伦敦南岸、丝绸之路乐团、法国里昂双年展等。杜韵同时致力民俗音乐,她发起的“未来传统创想计划”广泛于世界各地的民俗音乐家、业余团体合作、实验,推广世界各民俗音乐,其中包括中国的地方戏曲。

表演艺术家

杜韵大胆而忠于自我艺术审美,在极简主义盛行的时代与时代审美背道而驰,以自己独特的声音视角,奉行多样题材“杂食主义” 一般题材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及“极繁主义“将各精彩音乐元素语句层层叠加,挑战观众可辨之视听极限。“我觉得选择何种表达方式是艺术赋予我的自由,而这与表达的内容并不互相矛盾。我十分关心现代人生活环境中的社会议题,而表演艺术是我与观众交流的方式。我认为艺术家是幸运的,在注意力非常昂贵的今日,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可以没有手机打扰而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让他们跟随你的引导去进行独立思考,所以说表演艺术这个媒介是非常有力量。”

策展人

身为策展人,杜韵曾任纽约深具影响二十年MATA艺术节的艺术总监,立志大力推广全球青年作曲家的作品交流和创作。作为跨界艺术家,杜韵同时活跃于美术界,其多媒体艺术作品曾展于上海种子、上海外滩美术馆、阿联酋沙迦双年展、新西兰奥克兰三年展、西班牙科尔多瓦当代文化中心、美国国家艺术院及国家博物馆、罗马Maxii博物馆等世界顶级博物馆参展。多年来杜韵与巴基斯坦艺术家Shahzia Sikander合作作品得到西班牙Bilbao古根海姆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阿联酋古根海姆博物馆永久收藏,2017年合作作品获卡拉奇双年展最佳人气作品奖。

作 / 品

多个艺术领域融合为一体

她的题材广泛,着眼于各类社会议题,包含深刻的情感与反思,并寻求与表演者及观众达到共鸣;她的叙述手法多元,触及魔幻现实主义等类型;她的音乐形态更是丰富多样,并擅长将多个艺术领域融合为一体。

天使之骨

一对住在郊区的夫妇,正面对经济和婚姻上的窘境。某天,他们奇迹般地发现了一个天使男孩和一个天使女孩坠落凡尘,就落在他们家的后院。不久,福报就变成了惨剧。在妻子“剪了他们的翅膀”要求下,丈夫高举一把闪着寒光的切肉刀,残忍地砍下了天使们的翅膀。从此这对夫妇把两个天使囚禁在一只浴缸里,并利用他们从他人处获利,包括让他们提供性服务。妻子还引诱天使男孩并怀上孩子,这样她就能如愿生下一个人类与天使的混血儿。而在妻子看来,她利用这些无邪的天使并无甚过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她过上自己“应得”的人生……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个耸人听闻的、充满魔幻现实色彩并带有隐喻的故事。在人类科技与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些社会毒瘤却依然顽固地在世界各地存在着。人口贩卖与各种形式的奴役便是极为丑陋和残酷的毒瘤之一。作为具有强烈当下意识与“入世良知”的艺术家,杜韵始终关注着各种现实社会问题。而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探索人口贩卖这个主题?杜韵历时七年时间终于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其成果便是歌剧《天使之骨》。

Scene I: A Prism, a Video, a FlurryDu Yun;Royce Vavrek – Angel’s Bone

▲《天使之骨》中格里高利圣咏风格的合唱段落

2017年,《天使之骨》荣获普利策音乐奖。评选委员会如此写道:杜韵将声乐和器乐元素以及广泛的风格融入到现代世界贩卖人口的令人痛心的寓言中。

《天使之骨》片段

荣 / 誉

普利策音乐奖首位华裔女性获奖者

普利策音乐奖

歌剧天使之骨(2017)

格莱美音乐奖

Air Glow

格莱美最佳古典乐作曲家提名(2019)

The Hilary Hahn Encores

格莱美最佳室内乐专辑奖(2015)

*包含杜韵为小提琴家Hilary Hahn创作的作品

02

/ 天

21世纪全球多元文化主义的典范

身 / 份

格莱美作曲家提名第一位华人

华裔作曲家周天现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他1981年生于杭州,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柯蒂斯音乐学院(学士)、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南加州大学(博士)。2018年1月,周天凭借《乐队协奏曲》荣获第60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2019-20乐季受余隆总监邀请任上海交响乐团驻团艺术家。作为余隆力推的青年作曲家,2018年,他的大提琴协奏曲《水袖》由杭州爱乐乐团再杭州国际音乐节上奏响。今年9月,中国爱乐乐团新乐季开幕音乐会上《水袖》再次与观众见面。接下来,包括上海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在内的众多国内乐团将上演《悦》《水袖》和《乐队协奏曲》等多部周天创作的管弦乐作品。

作曲家

周天的音乐风格清新简练、手法娴熟、注重唯美与技术的结合。他的作品在求新的同时保持了很强的古典音乐的传承——强调旋律、和声、复调的发展与创新,注重演奏者的发挥与表达。其主要作品包括《乐队协奏曲》(路易·朗格莱指挥辛辛那提交响乐团首演)、大提琴协奏曲《水袖》(王健首演)、《九成宫》(奥斯莫·万斯卡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首演)、《纹》(陈美安指挥辛辛那提交响乐团首演)、小提琴协奏曲(格莱美提名小提琴家卡罗琳·古尔丁首演)、《旅程》(美国国家文艺基金会委约)、《超越》(犹他交响乐团、斯坦福大学等12个美国机构联合委约)等。

他的作品多次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林肯艺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北京国家大剧院、坦格乌德音乐节上演,收获媒体的一致好评:

“精美绝伦,完全令人满意”

——《号角杂志》

“惊艳,华美的新印象派”

——《辛辛那提问询报》

“21世纪全球化文化多元主义的极佳范例”

——《费城音乐会乐评》

作 / 品

有着很强的古典乐传承精神

乐队协奏曲

周天的《乐队协奏曲》是写给交响乐团的情书,包含着从史诗级到极为私密的乐句。它分为四个部分:“发光(Glow)”,这是一次从两个截然不同的主题中达成辉煌的旅程;“ 靛蓝(Indigo)”,一张夏夜森林漫步的音乐明信片;“寻找者的谐谑曲(Seeker’s Scherzo)”,是从古典形式中汲取灵感的复古缩影,同时增加了新的变化和扭曲;还有“ 间奏曲-快板(Intermezzo – Allegro)”,这是一场激烈的狂想曲,以抒情赋格开始。在力量和前卫的背后,音乐中有着一种明确的浪漫主义感。

《韵》是周天对独奏大提琴无限的张力和多变的音色的一次探索,于2005年在纽约完成,并首演于茱莉亚音乐学院。作品在炫技与抒情的同时,力求保持着简洁的线条。其中点滴可见作曲家的成长与求学之路对其的音乐风格的影响——从中国民族音调的应用到现代技法与爵士节拍的结合。《韵》长约12分钟,由三个乐章组成:一个戏剧性的开场,一个抒情的中板,和一个充满活力的结尾。

荣 / 誉

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

格莱美音乐奖

乐队协奏曲

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2018)

北京国际音乐节

周天

年度艺术家

两位青年作曲家

代表了华人音乐的未来

他们的作品即将献演

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在这个10月

听见未来

过去二十年中

北京国际音乐节一直走在

促进发展中国文化的最前沿

展示和推广中国作曲家的作品

是音乐节的一个传统

在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

BMF大力支持华人青年作曲家

继续延续这一传统

演出信息

新当代的脉动

马勒室内乐团系列音乐会III

演出时间: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19:30

演出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叙述者:杜韵,米歇尔·康曼德尔

单簧管:加安·博西

大提琴:克里斯多夫·莫林

马勒室内乐团

指挥:维森特·阿尔贝罗拉

演出曲目

周天:《韵》为大提琴独奏而作

周天:《柯林斯读中国诗集…》

为叙述者、长笛、中提琴和竖琴而作

陈其钢:《走西口》为弦乐队而作

—中场休息—

杜韵:《跳塔郎泰拉舞的某蟑螂》

米歇尔·范德阿: 《滞后》

乐团介绍

马勒室内乐团

Mahler Chamber Orchestra

马勒室内乐团再次将其艺术精湛和精致的音乐才能带入2019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1997年在克劳迪奥·阿巴多的支持下成立的马勒室内乐团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古典音乐界最具艺术灵感和最成功的合奏团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马勒室内乐团的45位核心成员来自二十个不同的国家!为实现独立的国际管弦乐团在最高水平上演奏的愿景,马勒室内乐团表演了涵盖面广泛的曲目,从巴洛克歌剧到当代作品的世界首演。

购票请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北京国际音乐节官方微信

获取更多音乐节信息

公众号

没买到票

怎么办

10.9-10.25

五场直播 大咖汇聚,精彩纷呈

约您叫醒耳朵听世界

让您 在家即享音乐盛宴

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独家直播

就在腾讯艺术频道

识别二维码立即预约

腾讯艺术频道直达链接